语言符号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室

2021-06-16 14:13:43 阅读226次

     研究室简介INTRODUCTION:

    本研究室为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下属的“数字多模态符号认知实验分实验室”的研究实验场所,是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文理交叉科研实验室。主要以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图文符号在内的中华语言文字谱系符号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室内有两间CA Acoustics隔声室,主要为开展心理、认知及神经科学实验提供无干扰环境。研究室购置了两套行为学实验平台(E-Prime 2 & 3)、两套脑电放大器(NeuroScan SynAmps 2 64导和ANT Neuro 32导)、两套眼动仪(Tobii Pro X3-120 & G2)以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可开展行为、眼动及脑电实验。行为实验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式,通常是在电脑上完成指定任务并记录行为学数据(如反应时、正确率等);眼动实验是通过视线追踪技术,监测受试者在看特定目标时的眼睛运动和注视方向;脑电实验则是利用精密的脑电放大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大脑皮层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进而分析大脑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目前,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项目为“汉语文字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汉语文字,一般称为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非拼音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对汉字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脑识别汉字的机制,也可以从神经科学角度为汉语教育、汉语语言障碍的诊治、人工智能的汉语语言能力、汉语语言学理论的验证和发展等提供参考和帮助。                            

图片2.png

脑电实验场景

图片3.png

脑电实验准备场景

图片4.png

眼动实验场景